人才培养模式下财经类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,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,知识与科技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,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财经类专业人才,是创新型国家的根基所在,这就对
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,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,知识与科技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,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财经类专业人才,是创新型国家的根基所在,这就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。本文从教师、学生及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影响分析,为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财经类人才奠定基础。
1 财经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及有效性的意义
财经类专业课堂教学应突出“应用”为目的,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原则,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,而往往忽视了学生、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诸多因素,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。
课堂教学的有效性,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,所学知识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。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,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,实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,引入更多的实践知识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等,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学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,培养具备时代发展所需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。
2 财经类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
2.1 课堂教学中,教师发挥引导作用
教师与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两个主体,学生学习过程中,教师起引导作用。我国古代就有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的教学理论,因此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。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自身水平、教学能力、教学方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:
作为教师,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中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、主角,教师的重要任务也就从灌输知识变成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,并对自己的学习和效果负责。摒弃教师单方面实施的集体性的“填鸭式”“灌注式”等教学方法。其次,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,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,还要对审计和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要时刻引导学生理论的学习更好为实践服务的思想。
财经类专业对于理论教学深度具有较高的要求,尤其会计专业,将来要面临注册会计师、中级会计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,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教学深度,无法面对各种职业考试,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,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。
教师不仅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,还要学会如何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。这就需要教师药充分了解课程的前沿知识、组织好一堂课、设计好一堂课和教研、科研方面的能力,实现教学课程的有效性。
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,是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(含家庭情况、入学成绩、课程兴趣以及性格等),使课堂教学中营造友好、民主、活泼的教学氛围,合理处理师生间的关系,与学生平等交流,通过深入交流来解决问题。
实现课程资源多样化,让学生在校内的手工沙盘、VBSE 会计综合实训室等进行模拟训练,再进行校外实习、实践锻炼,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,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需求,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,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,增强造血的功能。
2.2 课堂教学中,学生起主体地位
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,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,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活动。过去我们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师的教上,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,教学评价的重点也是教师的教,教师的教成为我们审视衡量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,实际上要了解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,一个老师要想教好学生,首要的任务是要了解学生,做到因人施教,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。
通过自我介绍、日常交流等,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。对不同年龄、不同性格及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、分析与消化是有所不同的。
心理学家指出,先前学习的知识、技能、态度影响后续的学习行为,影响着学习的有效性。学习经常取得成功的学生在继续学习中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。
学习态度会影响学习效果,心理学家早在1919年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,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。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,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,就是他对学习的目的明确,懂得学习的重要性,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,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,要强调学生积极学习,对每一名学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,提升学生学业成绩,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。研究表明,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教师评价大学生的首要指标,教师利用该指标的平均使用率高达70%以上。
文章来源:《财经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yj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9/7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