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甲子持之以恒 逢百年经济匡时——贺《财经研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2016年9月,《财经研究》迎来了60岁生日。作为新中国早期创办的经济学期刊,可以说,《财经研究》见证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变迁,见证了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。一、回望历史:见证经济
2016年9月,《财经研究》迎来了60岁生日。作为新中国早期创办的经济学期刊,可以说,《财经研究》见证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变迁,见证了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。
一、回望历史:见证经济国运
20世纪50年代,财经研究在我国快速发展。一方面,我国设立了多个财经类专业院校,财经专业教学、科研方兴未艾;另一方面,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时兴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,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。
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《财经研究》在酱纯T诖纯诺?期《财经研究》中,编者如是写道:“我们出版这个刊物,是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的要求,适应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中对于财经刊物的迫切需要,并推动我院科学研究工作迈步前进……”
图1 《财经研究》创刊号和“编者的话”
1958年,上海财经大学前身——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与多校合并,《财经研究》随后停刊。1978年,随着上海财经学院复校,《财经研究》于1980年2月复刊。
在复刊词中,编者写道:“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,高等财经教育迅速而又稳步地发展……为了反映学术成果,开展百家争鸣,活跃学术空气,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……”,《财经研究》恢复出版。
图2 《财经研究》复刊号封面及“复刊词”
近年来,《财经研究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致力于让《财经研究》这棵“老树”焕发“新芽”。目前,《财经研究》已成为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”(南京大学)、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”(北京大学)和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”(中国社会科学院)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的入选期刊。在中国社科院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(2014)》中,《财经研究》位列经济学核心期刊全国第七、高校第一;2015年2月,在“中国知网”的2015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(人文社会科学)》中,《财经研究》跃升“综合性经济科学”全国第一;同时,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,《财经研究》连续多年获得“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”。《财经研究》创刊60年了,取得这些成绩我们充满感恩。
首先,要感谢作者。论文作者群体大、研究水平高、对期刊信任有加,期刊的选稿才可以源源不竭。正是有了作者群体的支持,《财经研究》才能维持稳定而高质量的学术水平。
其次,要感谢读者。期刊读者众多,而且对期刊中作者的文章多有引用。正是由于读者积极的互动和反馈,才让我们的期刊有了不断发展、与时俱进的动力。
最后,要感谢社会各界。在《财经研究》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。2012年,《财经研究》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,并在2014年和2刊年度考核中连续获“优”。2014年,《财经研究》的“公共经济与管理”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。2015年,《财经研究》获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“百强报刊”,与《经济研究》成为获此殊荣的仅有的两份经济学专业期刊。正是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,让《财经研究》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更足的底气。
二、总结经验:特色开放卓越
让《财经研究》这本60岁的老刊“永葆青春”,坚守、创新、开放缺一不可。
“心有定力”,是对《财经研究》工作的最好总结。社会科学研究有时冷、有时热,尤其是理论研究,是长期“花硬功夫、坐冷板凳”的领域。但《财经研究》并没有追赶时髦,而是一直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科定位、学科优势紧密相连,也一直坚持理论经济学、应用经济学、经济史学等齐头并进。正是由于坚持财经特色的准确定位,才使得《财经研究》累积了忠实互信的作者、读者群体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编辑队伍。
在延续“宏观视野、聚焦领域”传统的同时,《财经研究》也在不断创新,坚持以开放的理念、开放的联系、开放的用稿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名片。《财经研究》虽然是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期刊,但并不是我校师生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,而是财经学科国内外学者开放交流、平等对话的学术平台。开放的用稿是开放办刊的抓手。《财经研究》坚持统一标准、统一程序、公平竞争、开放用稿。要做到公开公平,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创新。近年来,《财经研究》通过双向匿名审稿制度、审稿意见交流研讨制度、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等管理创新不断践行开放用稿。打造开放的平台、建立开放的联系,亦是办好刊物的重要手段。编辑部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、网上沙龙等,形成了广泛的读者群、作者群和编辑群,加强了联系交流。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,我们的编辑部也与时俱进地推动工作信息化,提高交流效率、扩大刊物影响。
与此同时,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。一方面,上海财经大学学科的发展、学者的成长,为办好期刊提供了坚实基础,凸显了期刊的财经特色;另一方面,《财经研究》又为学校的学科建设、学者成长和社会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,发挥了助推作用。
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科建设追求“顶天立地”。所谓顶天,是指鼓励学者总结科学规律,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;所
文章来源:《财经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yjzz.cn/qikandaodu/2020/0831/330.html
上一篇:全国部分报刊经济类文章目录索引
下一篇: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是泡沫制造者?